「英國北歐臺灣影展」即將邁入第四年的映演。啟航巡迴歐洲以「融貌(The Shape of Togetherness)英國、北歐、臺灣三地跨文化和跨領域的交流來形塑自己和未來的樣貌。將錄像藝術、音樂表演、新媒體裝置《紀念碑》、復古老相館拍照體驗等,讓觀眾有機會從參與來延伸影展故事,同時創造不同以往的人際連結,其中歌手法蘭將會分享 Spotify 歌單,以及在閉幕場臺南演出影展主題創作曲「慢別」。影展也將透過新媒體裝置《紀念碑》透過數位和實體的聲音、音樂、影像及視覺裝置來回應,以「說故事」和「慢別」的生命共享經驗,來探討生命的自省、故事源頭等不同階段來作為核心。
圖/《Si So Mi》海報
延續藝術裝置的內容,三場映演都圍繞著主題,都是在形容人與人之間的樣貌,以「動物行為代言你的心」,從心的根本為主題,透過藝術動畫引導觀眾探索生命中的別離,將播放佐藤隆雄的《貓湯》和藝術家張徐展的《Si So Mi》兩部動畫短片,採取動畫電影的預言語彙,以療癒性的動物形象代言生命的隱喻。映後將由張徐展和《幸福路上》動畫指導馮偉中對談,討論動畫作品如何以非人類/動物來傳達故事意涵,如何藉由動物的形體/肢體行為的創意表現,跳脫人類形象的表達侷限,創造視覺語彙。馮偉中將延伸討論臺灣動畫的發展樣貌,做主題的導讀。「從心的根本」也恰恰符合心之谷教育園區理念,期待在臺中市政府的指導支持下,讓觀眾能有更豐富的影展體驗。
除了互動裝置《紀念碑》和電影映演外,英國北歐臺灣影展更希望活動作為影展多元的延伸,引導觀眾能充分地感受到作品創作的內涵和生命力。影展特地邀請,曾以《親愛的房客》奪得第 57 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的歌手法蘭創作主題曲和分享以「融貌」策展理念,作為想像挑選的 Spotify 歌單,緩緩地帶著觀眾,藉由她獨特的迷幻嗓音和音樂品味,更深刻體驗「慢別」。法蘭同時也將透過 Podcast 和大家聊聊主題音樂「慢別」和歌單選擇,來呼應「融貌」的主題;「慢別」的概念同時也透過與「又又美 FotoShop」的合作,在嘉義和臺南場的放映時刻,將可以參與「一日限定行動臺式復古老相館體驗活動」,引領觀眾體驗上個世代影像照片用底片拍攝需要的等待時空,在速成的時代中一起慢下來,慢慢地看見自己與自己再相遇。從電影、音樂、活動中,再次的思考自身的存在如何形塑、感受、記憶,逐漸呈現自己的「融貌」。
英國北歐臺灣影展,不以傳統得獎電影或是獎項的形式遊走歐洲。從 2019 年首屆以《過敏體質》為題在倫敦開始,談臺灣內在的多元衝突的包容,首年就創下 62 場售票場次,近 7 千人觀影,其中 7 成觀眾第一次看臺灣電影,同時與當代藝術界的領導美術館——泰德美術館(Tate Modern)合作,呈現 VR 影院,也是第一個在冰島舉辦售票影展的亞洲國家,當時蔡明亮、 陳芯宜、魏德聖及黃信堯等 13 位電影藝術工作者也都親身出席座談,影展閉幕單元「海嘯原住民運動:過去,現在到未來」請到長期於凱達格蘭大道抗爭的歌手巴奈演出,更獲得英國《衛報》等媒體報導。
Comments